生活小區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的要點是非常多的,需要大家慢慢積累的,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是根據我們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供大家參考。
一、設計依據
1)業主提供的有關資料和現場實地勘察、調研。
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3)室外排放設計規范。
4) 環境噪聲標準。
5)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6)給水排水工程和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有關技術規范。
7)我公司所完成同類工程所取得的實際經驗和實際工程參數。
二、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的環保技術標準、規范,遵守國家和地方環保的有關法律、法規。
2)選用先進、合理、可靠的處理工藝,在確保處理排放達標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簡單、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3)本工程系環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和減少二次污染。要求改善勞動衛生條件,貫徹安全生產和清潔文明生產的方針。
4)為了提高污水處理站管理水平,設計采用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低。
5)合理選用優質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壽命,降低成本。
6)在工藝設計時,有較大的靈活性,可調性,以適應水量、水質的周期變化。
三、設計范圍
1)從污水處理格柵井開始到處理設備的排放口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藝流程,工藝設備選型,工藝設備的結構布置,電氣控制等設計工作。
3)污水工程的動力配線,由業主將主電引至污水工程的配電控制箱,配電分配箱至各電器使用點將由我公司負責。
4)不包括廢水的收集管網及廢水排出界區的外排水管網。
四、設計規模
根據本工程設計核定,污水處理規模按10T/h進行設計。
五、設計處理工藝
1)工藝選擇
本工程處理的生活污水,其BOD5/CODcr值大于0.3,屬可生化性較好,因此擬采用二級污水處理工藝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該工藝操作簡單,運轉費用低,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是目前較為成熟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能有效地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2)工藝流程
3)工藝說明
生活污水由排水系統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格柵井,通過格柵,去除顆粒雜物后,進入沉砂調節池,進行均質均量,沉砂調節池中設置與曝氣系統,再經液位控制儀傳遞信號,由提升泵送至A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機物濃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反應,在此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通過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加氯接觸溶解,殺滅水中有害菌種后達標外排。
由格柵截留下的雜物定期人工清理裝入小車傾倒垃圾場,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級生物氧化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進行污泥濃縮后定期抽吸外運,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沉砂調節池再處理。
4)工藝設施
格柵井、沉砂調節池提升水泵、A級生物氧化池、O級生物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及消毒裝置、污泥池、鼓風機、PC自動控制柜、風機房。
5)工藝設施
(1)采用成熟的A/O生化處理工藝路線,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以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
(2)具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以適應水質、水量變化的特點。
(3)沉砂調節池內因增設預曝氣,可降低污水中有機物濃度,又可防止沉砂調節池污水懸浮雜質的沉淀,不至腐化發臭,大大改善了周圍的環境。
(4)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化工藝,大大降低污泥的生成量。
(5)采用新型填料,掛膜塊,壽命長,處理效果好、見效快。
(6)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產生的可能性,將其影響降低至最低程度。
(7)采用集中控制、自動化運行,易于管理維修,提供系統可靠性、穩定性。
(8)系統處理設施全部設置在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積,地上可作綠化,又利于防凍。
六、污水處理設備及設計參數
七、二次污染防治
1、臭氣防治
A、污水站各池體均被密閉,以防臭氣外逸。
B、各可能產生異味的池體分別設置空氣管進行曝氣和好氧消化,從而盡可能減少異味產生。
2、噪聲控制
A、系統設施設計在服務區外圍,對外界影響小。
B、風機選用低噪聲型,本機噪聲≤80dB,風機進出口均采用消聲器,底座用隔震墊,進出口風管用可橈橡膠軟接頭等減震降噪措施。
C、的確周圍環境噪聲:白天≤60dB,晚上≤50dB。
3、污泥處理
A、污泥由二沉池排放,大量回至A級生物氧化池,從而減少污泥產量。
B、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池進行重力濃縮和好氧消化分解,從而減少污泥體積,提高污泥穩定性。
C、污泥池內剩余污泥由物業管理部分定期抽吸外運,從而有效地解決污泥出路避免二次污染的產生。
4、防腐
本設計方案中各處理構筑物采用鋼筋砼結構,以防腐蝕,主要設備采用優質Q235A復合防腐,工程管道采用優質Q235A管,以確保整體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