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鋁合金可鍛性相差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常用變形鋁合金在鍛造溫度下,可鍛性(與碳鋼和低合金鋼比)差,但是改善鋁合金的加工條件后,可以提高鋁合金可鍛性。
(1)各種鋁合金可鍛性比較。其中7xxx鋁鋅合金系和部分5xxx鋁鎂合金系可鍛性最差;6xxx鋁鎂硅合金系可鍛性好;而2 xxx鋁銅合金系和4xxx鋁硅合金系可鍛性介于兩者之間。另外,圖內沒有標注的1xxx純鋁和不可熱處理鋁合金(如3xxx買和5xxx系的部分鋁合金)可鍛性遠高于其他鋁合金,但這些鋁合金在鍛造生產中應少有限,因為不能熱處理強化。
(2)各種鋁合金可鍛性相差大。由于各種有合金中的合金元素種類和含量不同,強化相性質、數量及分布特點也不相同,從而嚴重影響鋁合金塑性和變形抗力,故各種鋁合金可鍛性相差大。
(3)鋁合金可鍛性與各類鋼可鍛性相比,鋁合金鍛造時摩擦系數大,黏附力強,流動性差和變形抗力較大。所以其比碳鋼和低合金結構鋼較難鍛造,但比鎳基或鉆基合金及欽合金又較明顯的易于鍛造。但是可通過改善鋁合金加工條件,提高鋁合金可鍛性。
鋁合金鍛造工藝特點
加熱特點
(1)鍛造溫度范圍很窄。
由于鋁合金變形抗力隨溫度降低而增加。增加速度比碳鋼和低合金鋼快;另外,模鍛店度過高或較低時,鋁合金鍛件極易產生缺陷。所以鋁合金鍛造溫度范圍窄,尤其合金化程度高的鋁合金不能在過高或較低溫度下鍛造。
1)合理確定鍛造溫度范圍:確定鋁合金鍛造溫度范圍的主要依據是其塑性圖和變形抗力圖等。在合理鍛造溫度范圍內對鋁合金進行鍛造,可獲得均勻且細小的再結晶組織,保證鋁鍛件的物理和力學性能。
2)鍛造溫度范:鋁合金允許鍛造溫度范圍很窄,一般最大在120度以內(碳素鋼鍛造溫度范圍為500度左右),某些高強度鋁合金鍛造溫度范圍甚至不到100度。例如7A04超硬鋁溫度范圍380一450度,僅700度。
鋁合金在高于允許鍛造溫度范圍或保溫時間過長時易產生粗晶,還易產生過燒,可 能將坯料打碎。低于允許鍛造溫度范圍時,易使鍛件產生各種缺陷,例如粗晶粒和裂紋 等,并增加變形抗力。美國和日本對鋁合金采用更窄的鍛造溫度范圍,一般小于55度, 不超過85度。例如美國6061鋁合金始鍛溫度482度,終鍛溫度432度,溫度范圍僅45度;而曰本6061鋁合金始鍛溫度 480度,終鍛溫度435度,溫度范圍僅45度為了減小變形抗力,終鍛溫度應取較高溫度。所以實際采用的溫度范圍更窄。
另外,由于各種鍛造設備打擊速度各異,產生熱效應不同,故鍛造溫度也不同,例如錘上鍛造溫度一般比壓力機鍛造溫度低20-30度,對于高合金化鋁合金一般不采用模鍛錘鍛造。
(2)加熱溫度精測量
由于鋁合金鍛造溫度范圍很窄,而且加熱到400度左右,鋁合金的顏色不變;用肉眼無法判斷溫度。為此鋁合金加熱需要采用溫度計控制溫度。并必須準確無誤地控制。為此,加熱爐爐溫和坯料溫度測量非常重要,必須準確測量。輻射型傳感器(紅外線)越來越多地用于測量毛坯的表面溫度。
(3)導熱性能良好,但加熱保溫時間長。
1)鋁合金坯料可直接在高溫爐內加熱:盡管鋁合金鍛造溫度范圍很窄,但是鋁合金導熱性良好,比結構鋼熱導率大3-4倍,比不銹鋼熱導率大5-10倍,比高溫合金和鈦合金熱導率大8-10倍,由于鋁合金熱導率高所以,一般任何尺寸的坯料均不需要預熱,可直接在高溫溫爐內加熱。
2)保溫時間比碳鋼長:由于鋁合金的相組成復雜,為了保證強化相充分溶解,其加熱保溫時間比一般碳鋼時間長,且合金化程度越高。保溫時間越長。加熱保溫時間合理,鋁合金塑性好,并可以提高鋁合金鍛造性能。
多數鋁合金坯料保溫時間按鍛件直徑或厚度1.5-2min/mm計算,而高強度鋁合金如7A04及7075等,其加熱保溫時間應按2-3min/mm計算。合金元素含量高的取上限,直徑或厚度較大的取上限,重復加熱時的時間可以減半。擠壓、 軋制坯料加熱到鍛造溫度后是否需要保溫,以在鍛造時不出現裂紋為準,而對于鋁鑄錠則必須保溫。
(4)加熱沒有氧化皮
鋁合金加熱時不產生松散的氧化皮,但產品生氧化膜。
(5)冷收縮率小(比鋼)。
鋁合金冷收縮率比鋼小,一般取0. 6%-1.0%(鋼一般取1%一1.5%)。
鍛造變形特點
如前所述,鋁合金鍛造變形特點是外摩擦系數大,流動速度慢,黍占附力強,塑性差和變形抗力較大。例如中等強度和塑性的鍛鋁2A50,在鍛造溫度范圍內的塑性比碳鋼低,它需要比低碳鋼大30%的變形能量;且在鍛造溫度下有嚴重的粘模傾向,它與模具表面摩擦系數是鋼的3倍,其流動速度約為鋼的一半。
鋁合金可鍛性雖然比碳鋼和低合金結構鋼差,但是只要鋁合金坯料鍛造溫度合理、模具粗糙度低(模具型槽光潔)和潤滑良好及模具預熱佳等條件優化,可極大提高變形鋁合金可鍛性,模鍛出形狀復雜的精密模鍛件。
鋁合金這些工藝特點(加工條件對鋁合金可鍛性影響),要求在鍛造工藝及模具設計時采取相應措施。
鍛造過程極易 產生缺陷
(1)起皮
起皮是鋁合金鍛件表面產生小的薄片狀起層或脫落,鋁合金對于表面起皮非常敏感。這些缺陷通常在固溶處理后并經酸洗才能觀察到,當用尖的工具撬開起皮后,就會發現露比的表面呈灰色、深褐色、黑色或白色,顏色與起皮的原因有關。起皮一般有四種類型:
1)粘連起皮。由于鋁合金黏附力強,在模鍛時,坯料流動與模壁粘連,粘連會導致趕皮。在起皮與鍛件表面之間夾著一層黑色潤滑劑,這類起皮通常呈現出斷斷續續的形態。克服粘連起皮的有效方法就是把模具和坯料都進行潤滑,并將模具表面進行拋光,使其粗糙度在Ra0.8 μm以下。如果把拋光后的模具進行316-427度回火,模具表面會形成一層抗粘連的氧化層,效果更好。所以潤滑不當造成鍛件的表層金屬與模具粘連、撕裂、因而形成起皮。為了避免粘連起皮,應選擇合適的潤滑劑和潤滑方法,并將模具表面拋光,粗糙度Ra0.8μm或更低,再將模具預熱好。
2)氫氣起皮。在加熱或熱處理過程中,吸收了過多的氫氣而造成。起皮的金屬呈現白色。起皮的位置沒有規律。但是在斷面薄的地方更容易出現 鋁合金在加熱時,如果嚴重地暴露于爐氣中,促進氫氣吸收,從而形成起皮。所以為了避免起皮,建議使用電爐或間接火焰爐力日熱鋁合金。
3)過燒起皮。因過熱和過燒引起,起皮下面金屬呈現灰白色。嚴格控制鋁合金加熱溫度和鍛造速度,避免過燒。氫氣起皮和過燒起皮的鍛件采用拋磨無濟于事,鍛件應報廢。
4)熔煉起皮。鋁合金在熔煉過程產生缺陷而引起起皮。當固溶處理溫度過高時,由熔煉原因造成起皮就會顯現出來。建議采購時,在采購合同中應提出要求。
(2)大晶粒(粗晶)
鋁合金鍛件在鍛造過程中易產生大晶粒(粗晶),鍛件晶粒粗大和不均勻是導致力學性能降低和不穩定的重要因素。這往往是鋁合金鍛造成敗的關鍵因素。
1)鍛件大晶粒產生因素。
①加熱溫度和鍛造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易形成粗晶組織。加熱溫度和鍛造溫度過高時,晶粒迅速長大,鍛件易形成粗晶組織。鍛造溫度過低時,鍛件產生加工硬化,在隨后的熱處理過程中,局部加工硬化區域的啟動動能大,首先產生再結晶,隨后局部晶粒急劇長大形成粗晶。
所以,為了避免產生粗晶,鍛造溫度范圍選擇應盡量小。例如,美國和日本對鋁合金采用更窄的鍛造溫度范圍,一般小于55度,不超過85度。
②變形速度太快,容易使鍛件產生粗晶和晶粒結構不均勻。變形速度太快,易使加工硬化速度大于再結晶速度,增大變形抗力,并因高應變速率產生溫升而引起粗晶和增加變形不均勻性。故較低應變速率對鋁合金鍛造成形有利。所以鋁合金宜采用液壓機和機械壓力機模鍛。
③在臨界變形程度下鍛造時;易產生大晶粒:鋁合金臨界變形程度大多在2%一20%但是每種鋁合金臨界變形程度不相同,例如2A16是2%-9%,2A50是2%-20%。為避免形成粗晶組織,鍛造溫度下的變形程度應控制在大于臨界變形程度。但是變形程度過大時,由于變形能導致鍛件溫升過高也會引起晶粒粗大和不均勻。
④其他因素產生大晶粒。如模具表面粗糙、變形劇烈不均勻、淬火溫度高和時間長等也都會導致產生大晶粒。
2)大晶粒鍛件對鋁合金鍛件力學性能影響。晶粒粗大和晶粒結構不均勻導致鋁合金鍛件力學性能降低和不穩定,對鍛件疲勞強度、耐腐蝕性能和沖擊韌性均有影響。所以,如飛機機輪及螺旋槳葉片產生粗晶就報廢,對于結構件(如汽車控制臂)通常采用檢查粗晶區的力學性能,如符合技術條件則合格,不符合技術條件則報廢。
某些鋁合金,特別是6061和2014,它們的晶粒很容易長大,為了更好地控制晶粒尺寸應當非常小心地對壓縮量(變形程度)、鍛造溫度以及模具溫度加以權衡。鍛件終鍛壓縮量一般都較小,而且終鍛溫度也較低,在這種條件下生產的鍛件在進行固溶處理時,晶粒往往會異常地長大。所以為了保證鍛件具有細小均勻的晶粒組織。應控制鋁合金變形溫度、變形程度和變形速度。
(3)折疊和裂紋。
1)折蠶。鋁合金在制坯和模鍛過程中極易產生折疊,應及時清除,若沒有及時清理。會迅速擴大造成鍛件報廢。故在生產過程中應及時檢查,及時發現和及時消除或清除。由于鋁合金鍛造工藝特點(易粘連,流動性差),產生折疊極敏感,故工藝過程和模具設計應更嚴格。
折疊產生原因和鋼鍛件折疊產生原因相同,由金屬流動紊亂產生?;蝈懪髟谀L哦ㄎ徊徽_引起。所以模具設計時必須合理配置鍛件各部位坯料體積,并做到鍛坯在各模膛完全正確定位。另外,坯料溫度、模具表面粗糙度和潤滑也很重要。模具表面粗糙度Ra≤0.8μm,模具預熱溫度合理(250-300度),潤滑劑正確,并在生產過程中及時潤滑,確保坯料金屬流動順暢。
例如,在鋁合金進氣搖臂調試過程中,在圓環外端左和右兩處拐角產生折疊, 其中,一處折疊是由于模膛粗糙,甚至有刀痕產生,模膛拋光后即消失;另一處是由兩股金屬流動匯合產生,將預鍛模封閉墻往外移動10mm,使其中一股金屬外流而消失。
2)裂紋。當坯料鍛造溫度過低或坯料加熱保溫時間不足或坯料加熱過燒時,在制坯時術腸易產生裂紋。另外,對于高強度鋁合金一般還易在材料內部開裂、模鍛飛邊開裂和切邊后斷口撕裂。另外,對于合金化程度高的鋁合金,一次行程變形程度過大時也易產生裂紋。
(4)其他缺陷對于各種形狀鋼鍛件易產生的缺陷,例如變形、未充滿、穿晶和渦流等,鉆合金鍛件也易產生。
鍛造輔助工序多
擠壓棒材在下料前,需要消除擠壓棒材缺陷(粗晶環、分層和縮尾)。下料后,坯料需要預處理(去坯料兩個鋸切斷面毛刺和裂紋、打光鋸痕),光整坯料斷面。由于鋁合金在鍛造過程中極易產生各種缺陷,所以在制坯、預鍛、終鍛和熱處理等工序后,需要及時檢查,發現缺陷需要進行清理(蝕洗和修傷)。故鋁合金鍛造輔助工序多。但是,控制好工藝參數可以減少清理工序。
工藝參數對鋁合金賭案件質量敏感度
(1)綜述工藝參數對鋁合金鍛造質量的影響。
綜上所述,工藝參數(變形溫度、變形程度和變形速度)對鋁合金鍛造質量產生很大影響。變形溫度過高或過低均能產生粗晶粒。臨界變形程度內變形、變形程度過高或過低均能產生粗晶和組織不均勻。變形速度過快增大變形抗力和產生起皮、折疊及晶粒結構不均勻或開裂等缺陷。故在鍛造時,應該對各工藝參數嚴格控制。
(2)嚴格控制鋁合金鍛造工藝參數。
為了避免產生各種缺陷,應該對各工藝參數嚴格控制。例如某些鋁合金,特別是6061和2014,晶粒很容易長大,為了更好地控制晶粒尺寸,應當非常小心地控制坯料鍛造溫度和變形程度、模具工作溫度。若模鍛變形量小和變形溫度低。在進行固溶處理時,晶粒會異常長大。
例如,7075超硬鋁合金是鍛造鋁合金材料中工藝難度最大的材料種類,合金化程度高屬高強度低塑性鋁合金??慑憸囟确秶M窄,其塑性最佳溫度區間約60度(380-440度)。工藝塑性對材料的變形速度也非常敏感。7075超硬鋁合金易出現材料內部開裂、模鍛飛邊開裂和切邊后的斷口撕裂(應采用熱切邊,但是6000系鋁合金鍛件應采用冷切邊)。
——選自《鍛造與加工》